2021年,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能力大赛😋,绍兴拿到的“国赛”入场券居全省第一🎼,占了浙江的1/4。
2020年🏄♂️,绍兴市中职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9.58%,专业对口率89.73%,连续多年高位运行🍼⚃。
“绍兴的职校数和职校生在浙江处于中等规模🦵🏿,多项指标从10多年前的‘囊中羞涩’到如今全线飘红,关键是基于跨界融合的新型教改模式,打破了原先单一学校🏄♂️、单一专业、单科教师的育人藩篱♌️🫶🏻,闯出了一条市域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路子。”绍兴市教育局党委书记、局长姚国海说🤸🏻♀️。
在名人荟萃🥿、文人辈出的鲁迅故里,上职校👨👩👧👦、做鲁班🧑🏿🦳,正在成为优质的教育新选项。
谁来培养——
从学校单体跨界到区域联体
改革是被市场“逼”出来的。
绍兴市职教中心有个老牌专业“电子电工”,毕业生主要在传统中小电子企业就业。然而🩷,某芯片头部企业落户绍兴,急需高素质的技术工时,专业显出了老态🈳👨❤️💋👨:学生看不懂进口设备的英文说明书,封闭的工作环境对爱岗敬业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。生产中出现一个废品,损失就是几万元🦹🏽,企业等不起🖨,学校很着急🎻。
其他专业亦如此。传统烹饪专业培养“火头军”😡,而市场流行创新菜💁🏼♀️。传统建筑专业教简单装修🐾,而市场更重艺术性▫️。还有旅游行业的互联网思维,护理行业的体护融合……
行业🤸🏿♀️、市场的全新走向🤴🏽,牵动着职教人的敏感神经🤰。绍兴市职业教育教学教研室调研发现,中职学校多为“单体式”发展💪🏿,各校虽有某些专业优势,但校际、校企之间、区域之间的资源没有充分融通〰️,学校“单打独斗”造成了育人的天花板。“有个专业全市只有一所学校开设,专业教师才配了两名,何谈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!”教研室主任孙坚东说⤴️🍓。
其实👷🏽♀️,早在2002年,绍兴市部分职校就尝试“学区化管理”👩🏽,以学生之学定教师之“区”,专业课🧛♂️、文化课教师混合搭配办公室,做起文专融合的文章🔫,这一改就是12年🤦🏽♂️。跨界融合的思路逐渐得到教师的认可,但只在校内“螺蛳壳里做道场”似乎还欠火候🧧🧑🦽。
2014年,绍兴市终于从学校端破壁,提出在区域层面组建教学创新团队——“1+4+N”。“1”指1名导师🧎♂️➡️,须具备协调管理🫴🏽🕺、课程整合的能力。“4”包括了1名专业课教师💿、1名文化课教师🎹、1名高职名师📵🪄、1名企业骨干👩❤️👩,是教学改革的主要力量。“N”则是8名以上青年教师学徒。团队所有成员灵活搭配,可来自不同学校、不同县市区,甚至从浙江省内借智借力。
以绍兴市职教中心导游“1+4+N”创新团队为例🙌🏽,浙江省教坛新秀王蓓芳牵头,招募该校语文骨干、上虞区职业中专旅游专业教师、绍兴某旅行社经理🪢、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教授👨🦱。“旅行社把脉市场,高校教授指导课程,另外两名教师负责文专融合🧖🏿♀️,整体战斗力明显强于传统的校内教科研团队。”王蓓芳说。
目前📢,绍兴市已创建83个创新团队👨🏼🔧🧔♂️,招募了200多名能工巧匠,覆盖所有专业大类🕑。其中,62个团队由本地教师牵头,21个团队由浙江省其他地市的名师牵头,多数为浙江省特级教师🫅🏽。按照规定,团队遵循“不变与可变”的原则。“不变”的是,团队必须对接一个产业的3—5家企业,常引市场的源头活水🎽。“可变”的是团队一年一轮换😭,动态更新♠︎🐢。
83个创新团队形成一个个区域级别的教学联合体,直指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🌻,运行方式不拘一格👊🏼。比如某烹饪团队起初探索烹饪与语文的跨界融合,深入研究后发现需拓展其他专业,于是在别的团队中寻找合作伙伴,最终形成一个以烹饪为主体,语文🪦、数学、美术🏬、历史、财会、营养学等多个专业跨界融合的教学共同体。
怎样培养——
从单一教学融合为复式教学
既冠以“创新”之名,团队必须推陈出新。
先说教材👷🏽♂️👈🏼。过去,不少学校使用的还是“十二五”期间的老教材,千篇一律🤷🏿♀️、缺乏个性🦧。柯桥区职教中心体育教师樊洪基就发现,不同专业学生学的体育内容都是一样的。“这显然不合适🦸♀️👩🦯➡️,比如烹饪专业的学生更注重手臂、手腕🧤、手指的力量,教材中就缺少专业的训练内容。”
于是,樊洪基召集团队中的4名成员🏌🏼♂️。绍兴市烹饪大师谈学生实习中出现的体能不足问题,柯桥区少体校体能教练设计专业解决方案,浙工大之江学院教授指导课程整体架构,语文教师则给教材💒、教案提供文字支持🚶🏻➡️。
半年后,《烹饪遇见体育》自编教材问世,教学总时数144课时🧛🏽♂️,一课时5—8分钟⚫️,穿插在每节体育课里🈂️。教材中除了专业训练内容,还创新了活泼易学的“工前操”。据统计,使用新教材后,学生的平均握力提高了近30%,该教材随即在绍兴市所有烹饪专业推广。
目前🧜🏿,83个创新团队基于企业生产的真实全流程,自编教材共165本🈵,覆盖了所有专业🎠,如《黄酒花雕工艺》填补了花雕技艺的教学空白🧑🦳,《施工图识图实战应用》以合作企业的真实施工图进行教学等👋🏼。教师们“手中有粮,心中不慌”♝,部分教材还辐射到了浙江省其他地市。
再看教学。嵌入、跨课、跨界,是绍兴市职业教育教学的全新“三件套”🦇。
语文教师劳鸿燕给美术专业学生讲述《雷雨》时,引导学生在平面上画3D图案,感受扁平人物与原型人物的不同;分角色朗读,画出音量分贝走势图,感知不同人物在对话中内心的情感波动🫃🏻👌🏼;课后,布置作业素描周冲,再修改成周朴园,以此理解环境给人带来的改变。
学生似乎分不清这是语文课🎲,还是美术课,“嵌入”就悄然发生了。按照绍兴市的教学考核要求,专业课要嵌入人文素养、科学精神👦🏼,文化课要嵌入职业情境🧑🏿✈️🧖🏽♂️、岗位情境🙆🏽♀️,所有课要嵌入课程思政🧑🏽🌾、工匠精神🦶。否则,干巴巴的课堂就是“不合格”🚣。
这是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的一节拓展课。染整专业学生要完成一个“推介扎染丝巾给外商”的英语短视频。以前🤸🏿♂️,专业课教师教扎染🧑🏿,英语教师教英语👕,两节课“两张皮”。现在,两名教师联合授课🧑🎄♡,英语教师创设外贸情境,专业课教师介绍扎染流程,每个环节都配以英语讲解⬛️。两课时扩展到三课时,英语短视频圆满完成。
跨课解决了单一教师嵌入教学中存在的碎片化问题👳🏿♀️,多个教学能手联手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实战项目,这样的课每个创新团队每学期至少开两次。
进入跨界,企业登场。为了培养新工种“大数据标注员”,绍兴市职教中心的创新团队不仅设计了国内第一本专用教材,还将企业骨干列入课堂标配。在校内的高仿真实训工厂✊🏼,专业课教师讲理论,企业骨干讲实操👨👩👦,学生做中学。来到企业实习,企业骨干成为主导,专业课教师👏🏼、文化课教师全程陪同,并请来高校教授开展课堂观察☁️。一名学生就有了4个师傅。
常态课中嵌入、拓展课中跨课、现代学徒制中跨界,构成体系化的复式教学🤛🏽,将企业真实生产、不同专业教学🎴、学生全面培养融为一体。据悉🧱,绍兴市已形成典型课例2.4万余个⬅️,推出近100门网络同步课程,在国内开展观摩课200多场。
如何评价——
从“三好学生”到“三匠学生”
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,高在哪里,如何评价?国内没有现成的标准,绍兴正尝试推出“地方粮票”🤳。
“参照普通高中的‘三好学生’显然不合适💐,我们从体现职教特色的‘匠’字出发,去年起在全市评选‘三匠学生’。”教育部中职语文课标组核心成员🐯、浙江省特级教师戴智敏说。
“三匠”分为匠心、匠术、匠行✤。在遵循“五育并举”的基本逻辑框架之内👭,每一“匠”都有各自的侧重点。
匠心突出人文底蕴🧑🏽⚕️。学生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✸➝,学校开足一定比例的文化类拓展课,学生修满相应的学分。同时🧑🦽,学生参加文化课比赛等同于技能比赛,可以获得额外的学分🤦♂️。
匠术侧重学生的专业跨界能力。绍兴市每年组织师生进行创意作品评比🫸🏼,除了考验扎实的技能功底,还得评价作品的创新含量👨🏽🦱。学生既要有书面的设计文案,也得用精彩的语言进行介绍🖐🏿。各校的科技节、艺术节亦参考此类评比🥥。
匠行强调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。学生要参与社会实践,利用专业技能为公众提供服务。如以往送爱心到敬老院,学生帮老人洗衣服🆕、洗脚⚱️、整理物品🚠;现在扩展到学机电的维修电子设备✳️,学烹饪的烧一桌菜肴🐖,学缝纫的制作手机袋。
“三匠学生”评比采用海选的方式👨💼,每名学生对照打分🦯,班级选出先进后逐级报送到市里进行评选。绍兴财经旅游学校学生边宸雪专业课、文化课成绩名列前茅🧒🏽,又领衔学校的创新团队,设计了一款廉价的多功能折叠头盔并成功申请专利,在匠术🖼、匠行上获得高分,被评为首届绍兴市“三匠学生”。
绍兴市教育局副局长肖理生告诉记者,“三匠学生”评价还在不断完善,尚未替代原有的体系。“但这是一种导向,为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提供了参考🧛🏼♀️🚇。”
与“三匠学生”相对应的,绍兴市对83个创新团队进行师德、师能、成效三维评价,通过行政部门评、企业评🙎🏽♂️、团队自评、跨队互评等,高分获得“授星”🎚,低分面临解散🦗🧱。
跨界融合有了指挥棒,有了路线图📎,有了作战团,绍兴职业教育驶上了快车道。过去14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,绍兴有11届夺得金牌数浙江第一。教师创新团队共6人次被评为正高级或特级教师🤟🩱,所在的12所学校被评为浙江省名校🫃🏽。